6. 第六章
八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大书迷dashumi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王伦明白徐明的意思,但他做决定前,还是先看了一眼柴进。
柴进轻轻摇了摇头,暗示王伦先别动手。
王伦照柴进的意思,低声对徐明道,“先不动手。”
徐明点点头,转身回后厨准备火锅食材去了。
其实王伦心里明白柴进的顾虑,一来他们还不了解这些客商的底细,虽然这些人看起来挺有钱,但究竟带了多少值钱的东西还不能确定。
二来还不知道这些人外面还有没有接应的伙伴,到时候里面的药晕了,外面的人发现不对劲再动起手来,恐怕多生变故。
......
在等待火锅上菜的这段时间里,这些客商们便七嘴八舌地攀谈起来,“自从过了东京,这一路不是山路,就是沙地,可累死我了。”
“可不是嘛,我这脚都磨破了几层大泡,每天五更起来赶路,一天走七八个时辰,就算是畜生,也经不住这么走啊。”
“我说曹大哥,咱们为什么不能走水路呢?”
这些客商抱怨着路途劳累,最后终于把话抛向了为首的一个高个中年汉子。
这中年汉子看起来不过三十来岁年纪,穿着件圆领的鸦青长袍,支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,自从进店以来就没说过一句话,只是端碗喝水。
这时有人问他,他便放下碗,不耐烦地道,“咱们是要往沧州去,过了东京,哪还有水路可走?”
“那不是还有沇水?”
中年汉子慢悠悠喝了口水,“来时掌柜的交代过,沇水不能走,水道有些地方河道太窄了,过不去船,况且咱们已经走了这么远,还有半个月估计就能到沧州界了,大家再辛苦辛苦。
“唉......”
中年汉子说完这句,其余人便没有再做声,纷纷长吁短叹地吵着饿,叫着怎么还不上饭。
那姓曹的中年汉子可能饿极了,忍不住问道,“这锅里煮得是什么呀?怎么这么香?我们的饭什么时候才能上桌!?”
这火锅的香味飘得满屋都是,的确引得人食指大动,这些人又饿了一路,自然抵挡不住香味的诱惑。
王伦便趁机朝那中年汉子搭话道,“这火锅做法简单,用不了多长时间的,酒保应该是去找炉子了,各位客官稍等片刻。”
那中年汉子把目光转向王伦,问道,“你是这的掌柜?”
王伦点点头,笑道,“正是,我看诸位风尘仆仆,似是远道而来,你们是哪里人?”
中年汉子听了,道,“在下姓曹名帆,从江宁来的。”
王伦感叹道,“江宁?那的确挺远的。”
曹帆又问,“这菜叫火锅?我之前怎么从来没见过?”
王伦解释道,“噢,,这是我们店的特产,新创的,别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就在这时,徐明和徐亮还有其他三个酒保,分别端着火炉走了出来,他们手脚利落,两三下便把五桌客人的炉子给上齐了。
接着又陆陆续续开始上菜。
店里十几张桌子,几乎坐了一半,将近三十个人围坐着吃火锅,让店里的人气不再像刚刚那么冷清。
趁着酒保们上菜的间隙,王伦口气平和地问道,“各位客官这是要去沧州,听你们说话的意思,是要去沧州做生意吗?”
曹帆道,“不算是,我们只是听从老板的吩咐,从江宁运一批绸缎到沧州去,江宁生产丝绸,沧州有从海外运过来的皮货,我们老板想用丝绸换一些皮货再运回江宁。”
王伦笑着,“原来是这样,从江宁到沧州路途挺远的,很辛苦吧?”
曹帆道,“这段路的确是辛苦,几十里都看不到一家落脚处,我们五更起来,一直走到这,都快饿一天了。”
王伦接着问,“你们之前没走过这条路吗?”
“没有,其实我们这次主要是负责探路,因为我们老板是听朋友说,沧州的皮货价格便宜,一匹绸缎可以换三张皮货,所以准备了五千匹丝绸,派我们先去看看真假,如果是真的话,后面就会常来沧州做生意了。”
王伦道,“原来是这样。”
通过这几句交谈,王伦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身份。
这也让王伦意识到,梁山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,水路陆路四通八达,北接沧州,南接进城,东西还离应天府和大名府都很近,可以算是大宋北方的中心了。
如果在这里建起一个商业区,那么四面八方往来的生意人就足够养活整个梁山了。
所以,王伦最终决定,先不对这两批商队下手,他们这次吃了火锅,下次一定还会再来,说不定还能帮着宣传宣传。
......
闲聊间,牛羊肉已经端上桌了。
正好锅里的水也煮开了,饿了一天肚子的客商们早已等不及,刚刚他们看王伦,柴进和林冲一直在涮肉吃,所以这些客商也都明白了吃法,不等菜上齐,便纷纷拿起筷子夹着各种肉片就涮了起来。
“真香啊,快多放点,我都快饿死了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穿进水浒后我当上了梁山CEO[水浒]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大书迷只为原作者八府的小说《穿进水浒后我当上了梁山CEO[水浒]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府并收藏《穿进水浒后我当上了梁山CEO[水浒]》最新章节。